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廣播節目「貓薄荷下午茶」訪問紀錄:關係永續的秘法—「親密30」內容簡介

關係永續的秘法親密30」內容簡介

廣播節目「貓薄荷下午茶」訪問紀錄







解題:什麼是《親密30》?

親密30》這個書名,
有人以為是30歲的親密關係,
其實這本書裡面的30,是30天,
也就是一個月的意思。
這本書的核心要旨就是『透過30天的靈性法則的操練來提升親密關係』,
所以就簡稱《親密30》。

歸根究底,其實每個人都想要有一個很美好、很幸福的親密關係。
一般講親密關係可能會聯想到是跟伴侶的關係,特別是男生跟女生的伴侶關係,
當然在現在性別多元的時代,親密關係的範圍不只於異性,也可能是同性。
因此,親密關係指涉的是一種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能跟另外一個人很相愛、很親密。
俐俐老師希望透過這本書,
可以帶領讀者成為一個懂得親密關係,懂得如何創造美好的親密關係的人。
因為在我們從小教育的過程中,對於情感教育這方面著墨很少的,
通常父母師長之只會要求我們讀書,把功課做好就好了。
可是等到進了大學或者開始談戀愛了,就會發現說感情還真的是一門功課,
但是過去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要怎麼面對感情,碰到感情問題要怎麼處理。
奇怪,這感情的這個功課跟學習好像比平常那個還更弱,
然後甚至有時候不曉得怎麼面對處理。
俐俐老師從自己個人的生命經驗和學習過程中,
對於如何創造良好的親密關係有一些領悟,因此想透過這本書跟讀者分享。



書的緣起
俐俐老師是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
之前曾經擔任過公務人員,曾在行政院環保署擔任採購組長。
而後辭掉公務員的工作,從事保險業,在擔任保險財務顧問多以後,
又轉換跑道成為心靈老師,

會想成為心靈老師,
也是透過俐俐老師個人這十餘年來在心靈成長方面的學習體驗,
才發現這是自己人生的使命
因此在從事保險業初期,因為有上過一些心靈課程,
當時俐俐老師就立志未來要成為心靈老師,
因此在工作之餘都一直在這個領域探索學習。
出版《親密30》這本書,象徵著俐俐老師對於自己生的期許終於如願了,
也因此這本書對俐俐老師而言,格外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心靈成長的學習,總是和個人的生命體驗有關系。
回溯個人的生命經歷,俐俐老師的原生家庭,其實有很嚴重的婆媳問題,
就是俐俐老師的母親跟阿嬤(奶奶)有很嚴重的衝突,經常的吵架。
而俐俐老師的爸爸由於是獨生子,因此就夾在中間非常痛苦。
俐俐老師小時候對家裡的感覺就是大人一天到晚都在吵架,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個時候感覺自己很無能為力,
因此暗暗下個決定就是以後自己的婚姻、家庭絕對不可以像父母這個樣子。
因此俐俐老師從國中開始就在研究如何經營成功的婚姻、
如何不要離婚、如何在婚姻中維持和諧…,
甚至把書中的要點、注意事項、步驟、流程全部都記錄下來。
每天都在幻想,有一天白馬王子來了,自己跟他結婚了,
結婚之後就會擁有幸福的家庭,自己又如何經營這個家庭等等。

長久的努力有了結果,俐俐老師的第一任男朋友後來就成為她的先生。
結婚的時候,俐俐老師還跟先生說,我們一定可以有美滿幸福的家庭,
因為我知道如何經營成功的婚姻,所以我們一定會有很幸福的家庭。
可是老天爺要給俐俐老師的考驗遠遠超過俐俐老師所想像,
俐俐老師真正面對的功課不是婚姻,而是死亡。
結婚數年後,先生就開始生病,在病魔纏身數年之後過世?
俐俐老師小時候以為自己生命的功課是如何經營一個成功的婚姻的挑戰,
結果現實真正的功課其實是如何面對關係的生離死別。

在先生重病期間,俐俐老師的壓力大到要去看心理醫師,
後來在朋友介紹下去上心靈成長課程,對自己的生命開始有所醒覺
原先先生病得快死掉的時候,
俐俐老師的想法是,因為跟先生很相愛,就想說要是他死了,我也不要活。
可是後來在心靈課程教室中學習到,
原來人不是要為別人而活,要為自己而活,
一時間整個人完全被打醒。
本來會怨天尤人,抱怨老天為什麼這麼忌妒我們?為什麼要把我們分開?
先生為什麼要走了?或是先生為什麼要生病?
可是從上完課之後,
俐俐老師才開始思考什麼叫做人生?人為什麼要出生?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也是從那個時候,
俐俐老師了解到人要為自己而活,
而親密關係中最重要就是先愛自己。



親密關係的三階段練習




《親密30》一書的內容分成三個部份,每個部份或者說每個階段是十天的練習,
第一個階段叫做單獨,因為我們都是單獨地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所以我們在心靈的層次上,首先要學習的是如何單獨的存在。
在你只是自己一個人單獨的時候,還能夠體會自己存在的價值、存在的喜悅。
體驗到自己只是因為存在這世界上就很有價值,並因此感到喜悅。
因此一開始前面的十天,
會先練習去體驗、去理解我們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而書中的練習是了讓我們在只是單獨的,
不需要另外一個人的時候,就能夠體存在的價值跟喜悅,就很開心。

書中的第二階段是關於「療癒與重生」
因為人其實是群體的,
我們都想要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可以相互分享、可以說話,可以做很多的事。
但也因為這樣,當我們在跟別人交流互動的時候,因為當時我們把心打開了,
所以會碰觸到彼此內在的傷口。因為在每個人的內在裡面有很多的愛,
也有很多很多的傷口,當處於親密關係之中就會一起被打開。
當我們跟另外一半有口角、爭執或有衝突的時候,
其實通常是因為有碰觸到一些傷口,
只是把內在的傷口反映到外在,投射到對方身上去而已。

所以在進行第二階段時會有療癒,透過一些自我覺察的工作進行療癒。
譬如說自己的內在小孩跑出來的時候,
或是說我們的過往童年,或是我們曾經談過的戀愛的那些創傷…,
每一個階段,每一段關係都能留下一些傷口,所以要做一些療癒。
那等到療癒過之後,我們就會有個重生的過程。
因為我們透過療癒把那個舊的過往放下來了,
我們跟過去說再見,活在現在跟現在這個伴侶的關係中。
我們現在碰到這個伴侶,我們跟他在一起,
然後用一個全新的自己跟對方在一起,這就是第二階段的十天練習。

那最後十天的練習叫做「合一」。
合一,是因為我們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
我們希望能跟對方身心靈結合在一起,
所以叫做合一。
那麼從單獨到合一,一個越能夠有能力單獨的人,
就越能夠跟別人合一,這中間就是一種親密的狀態,非常相愛跟親密的狀態。

「一個越能夠單獨的人,反而越能夠跟人家合一」,這聽起來可能很矛盾。
但是這是因為過去的教育沒有對情感這個功課多著墨,
所以當我們開始在談戀愛,常常都覺得說我很愛你,你很愛我。
可是那時候的愛,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個需求,
就是說我想要人家陪,想要人家來愛我,或是想要被讚美、被肯定。
這其實意味著,自己是沒有辦法讚美、肯定、包容自己的,
我們要透過另外一個人,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讓自己覺得自己被肯定。

當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其實是屬於比較匱乏的狀態,
當處於這樣子的狀態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
就是當這個人離開的時候,那就非常悲慘了。
通常一開始會自我否定:
是我不好,所以他離開我嗎?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事情,
所以他離開我呢?
當這個人一離開你的時候,原先所有逃避掉的否定,
負面的能量就回到自己身上了,
好像這個人他走了,就把自己的生命切掉了,
因為當初這個人其實是用來填補自己生命的某個缺口。
所以當他走的時候,那個缺口就空了,同時心靈深處又被挖一個缺口。

所以為什麼要先學習「單獨」呢?因為要讓自己先是一個單獨但是完整的人,
當我們整個把自己整合好,能夠接納自己的時候,然後再去跟別人相處,
就更能夠去融合別人。因為當為我接納了我自己,所以我也可以接納別人,
我不用再把自己的東西投射到對方身上,
以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要求、批判,或者是需要別人來迎合自己的地方。


關係永續的秘法
不過,即使經歷過三階段的深刻練習,
親密關係或者說感情的發展,就像春秋冬四季一樣,會發生變化,
不會有一成不變的關係。
所以,當你的感情走到了冬天的時候,請不要失望,因為只要你能夠度過冬天,
就會回到春天。學習接受大自然的變化,也是一種生命的智慧。

在「親密30」書中的最第三階段,
提供了一些讓親密關係從冬天回到春天的方法,
在這裡簡單的透露三個秘訣。首先是要有美好的性愛,
這一點可能會嚇到很多人。但是其實在兩性關係或是親密關係裡面,
性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過去的教育文化的關係,很多人面對性愛,
常常會放不開,因此首先要學會放開。

其次就是兩個人要能夠時常的創造驚喜,像小朋友那樣一起玩樂,
並能夠時時地去關注彼此,透過這些實踐,就會讓關係經常有新鮮感,
不會進入到冬天或死亡的位置。學理上有個名詞叫做:死亡區,
就是在親密關係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階段叫死亡區,
就是所有的東西都一成不變,    
像例行公事,常常交往久了,互動模式都一樣,每天的作息都一樣。
不要說親密關係,我們自己的生活也常常是非常的單調無聊。
如果在親密關係裡面常常覺得單調無聊,一定是自己整個生活是單調無聊,
所以《親密30》書裡面的法則也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就是怎樣讓自己的生命是充滿驚喜的,
學習如何創造自己的驚喜,讓自己或彼此的生活一直充滿了樂趣。

另外一個法則是要懂得欣賞。其實人是一直在變化的,
但是我們常常不會欣賞對方的改變,甚至連注意都沒有注意到。
欣賞對方的改變,不一定要是對方做了一個很有成就的事情,一個很大的事情,
而是要從他日常生活很多小地方開始欣賞。
譬如說:對方在走路的時候,經常會關注到妳的存在,或是回頭找妳。
又或者是在停車的時候,會特別注意到避開有水坑的地方,好讓對方方便下車。
這些都是小地方、小事情,但是要學會去欣賞、去讚美,才能關係不斷永續發展。
一個人感到自己被你看見、被你欣賞的時候,
他真的是什麼都想要給你,給妳所有最好的,非常的愛你。


影響與要求
如何去拿捏要求與影響,對很多人說是親密關係互動過程中關鍵。
因為我們常常都會想要影響別人,要把好的影響帶給別人,
可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常常會不小心就變成了要求,讓對方產生壓力或反感。

拿捏影響和要求的差異的關鍵在於語言。我們常說以身作則,
也就是如果領導是一種影響的話,就是以身作則
其次,是保持一種邀請的態度,
再來是讚美對方的成果,從每一件小事情去稱讚他。

讚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很繁瑣,
但是其實首先要做到的是欣賞自己、讚美自己。
當我們對自己的每一件事都覺得我好棒,很欣賞我自己,很感謝我自己的時候,
同時也會對別人的付出,
別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覺得很感恩、很感謝、很欣賞、很讚美。

這裡面會觸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經常會習慣性的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完美,
所以就很難欣賞自己、讚美自己。
我們常常會對自己很嚴厲,也因為這樣而會對親密關係的中另一半很嚴厲。



對應這種問題,最主要的關鍵就是保持一個信念:

此時此刻的我就是完美的、最好的。
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成長,
我們在此時此刻是好的,已經是最完美的了,
但是因為我想要成長,所以我在這樣的基礎下,我再往上成長,
不是因為我過去不好,不是因為我不完美,而是因為我在此時此刻已經很好,
在下一刻我想要再成長一點,所以我就更好了。
所以當下沒有不完美,一切都是完美的。



更多有關親密30的內容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Lily 您好:

恭喜您 您的光 讓很多人受益開心喔

祝福您 更多的光 來到更多地方


tara